喜欢收藏视频的兄弟,特别是岛国片的,很可能硬盘不够用,或者视频文件太大。
用压缩软件后,即便是不损失画质,也能省出一些空间了,
现在基本上网上流传的视频都是H264的,如果压成H265,在几乎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可以减少50%的体积!
我个人对清晰度的要求不算高,1080p就行,码率高一点6000,不是能清晰看到的可以设置2300,基本就能满足。
也就是说,一个6g的视频,压缩成高质量能缩减到5g左右,码率2300超清不说,还只有2g到3g之间。
接下来分享自己的设置参数,看不懂的兄弟跟着我的设置傻瓜式填写就行。
在此之前,先说说编解码器的区别。

H264又叫AVC可以理解为是RAR,非常常用但以目前的高端需求往往有些不够用,比如8K画质的压制它不是最优选!
H265又叫HEVC可以理解为是7z也就是RAR的升级,压缩率更高并且画面越大它的优势较于H264/AVC有更大的优势甚至减少50%以上体积!(画质主观感比较一致)
至于括号里的AMF、NVENC、QSV是硬件厂商提供的硬件加速!
AMF是AMD(按摩店)硬件加速功能,使用AMD显示硬件(比如vega集显跟独立显卡)的时候可以开启达到加速的功能!
NVENC是NVIDIA(英伟达)硬件加速功能,使用NVIDIA显示硬件(好像没有出过集显吧?那就独显都能用!)的时候可以开启加快编码速度!
QSV是Intel(英特尔)提供的加速功能,只要CPU支持就能用!(上官网查自己的型号,支持列表里有写),这个功能比上面都要慢!但比上面的都精细!
硬件加速一时爽!一直加速一直爽!加完一秒出成片!画质一看火葬场!(开个玩笑,在HEVC下的硬件加速还是能用并且好用的!)
此处内容已隐藏,立即登录
以下内容为进阶内容,可看可不看。
“编码”页面
文件格式根据自己情况定。我是因为有外挂字幕又想把外挂字幕直接整合进视频文件选了mkv,如果视频文件和字幕文件同名ShanaEncoder可以直接把它们压到一起;时间戳根据需要选择,没啥大用;编解码器选择HEVC(QSV),即使用核显的H265编码。本人电脑上使用HEVC(即CPU软件编码)效率比核显硬编码慢一半,而画质在不放大的情况下看不出来区别,就使用核显编码了;选择“质量”,视频质量填18,此项数字越低则压制后画质越好、文件越大,一般认为18是损失肉眼不可见的最高值;点击“配置”,配置项根据原视频选择,原视频是8bit选择“main”,10bit选择“main10”,级别选择“auto”,预设选择“medium”,此项选择的越快则视频画质越差、文件越小,经本人实验medium以下我是放大都看不出来区别了;
如果选择HEVC编码,还是质量填18,预设medium,调整选“none”
音频编解码器:如果原片码率在320kbps及以下建议选择“复制”,原片是无损音质的酌情决定:我本人测试过320kbps及以上音质是无法区分的,所以我选择AAC编码器,右边选“LC”,音频比特率选“320”,声道选“原版”,采样率不勾选;
视频压缩之后较原片大小缩至50%以下,24分钟动画不到半个G(原片约1.2G),对我够用了。
码率or质量(决定画面质量的根本!)
质量(CRF)or 量化器(CQP)
先来说说质量(CRF)or量化器(CQP),这两个共同之处很多你也可以理解为质量(CRF)是量化器(CQP)的升级版,这两个都是代表你要在原始画面中丢掉多少细节,质量(CRF)会在你给出的数值上下按照画面的复杂程度进行动态分配,量化器(CQP)则是固定每帧丢掉多少细节,主观上同值下两者画面差别微乎其微,采用质量(CRF)的时候文件体积要比采用量化器(CQP)要小。
数值的范围是0-51(有些软件可以设置小数点有些不能),数值越大画质越差!一般认为18是观感上无损,超过25就会向着马赛克狂奔!
(一般情况下H264默认23,H265默认27,后文按照H264讲解,H265可在H264基础上加3-5)
推荐想要做本地收藏的人17-19之间选一个数值就好!网络视频的话23-26选取一个数值就好!文件大小也可以理解为数值越大体积越小,数值越小体积越大!
质量(CRF)和量化器(CQP)是最简单最快捷的设置方式!但是!有利就有弊!网络视频上传审核机制是按照比特率(码率/kbps)来计算的!例如bilibili目前1080P60要求视频码率最高不能超过6000kbps!而质量(CRF)和量化器(CQP)不能设置这一关键参数!
这时候转用比特率参数来压制视频就成了刚需!比特率是指一秒视频内(不管有多少帧)的数据量!数值越大越清晰体积越大!这里有两种模式先来介绍下模式!
Const(固定比特率):以bilibili的6000kbps为例,如果选用了这个模式我建议呢你帧率不能太高!假设有个蛋糕(1秒的画面)是600尺寸(比特率除于10方便计算)的,3个人(30FPS)平分出的蛋糕体积要比6个人(60FPS)平分出的蛋糕体积大得多!所以如果码率是固定的那么帧率越低每个帧就越清晰!总体画质就会越好!(注意不要低于每秒23.976帧,不然就会出现视觉上的PPT!)
Variable(可变比特率):可以理解为是固定码率的智慧版本,你给它一个目标它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虽然你设置了参数比如6000kbps,压出来会有一些偏低或偏高,依据软件来设计比如这个ShanaEncoder软件会有±50的波动所以想要目标不超过6000kbps并且要接近的话就设置5900kbps求稳一遍过或者5950kbps运气好就是赚到,运气不好就再来一次!依据自己喜好来设定),这个在软件压制的话(CPU纯运算)是有2pass选项,意思是压制两遍,不过第一遍是在算每一个画面的需求是多少然后扫完计算再按需分配压第二遍,是最满意的方法,但也是耗时最长的方法!
2pass只能在H264的比特率下开启,嫌慢可以开启OpenCL显卡加速,但这个加速提升很少
这个压制软件点配置还能看到一些编辑器的设置,配置和级别默认就可以会给你匹配最适合的选项,预设我比较倾向于slow,质量会更好并且也不会拖太长时间!
medium也还行。
帧率(FPS)
可以简单理解为设置1秒过多少张照片,达到23.976就可以欺骗眼睛认为流畅,可能有人会想那为什么玩游戏30帧卡60帧才流畅144才电竞呢?首先要认知前提,如果你不是录屏而是端着相机去拍摄的话,现实世界可没有按帧计算的事物!而所谓的23.976就视觉流畅是这世界的1秒被以一秒23.976帧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同样你也可以用144帧去记录这1秒,而这1秒可以是无限帧!这23.976帧同样完整的记录了1秒的画面所以是流畅的!因为人眼一秒最多也就处理23.976帧的信息也就是这1秒的信息!而游戏是一秒生成多少帧,由于显示世界1秒是无限帧而电脑只能在这一秒内生成有限的帧,你接收的信息不是1秒该有的信息量,而是电脑给出的信息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游戏30帧会感觉卡但电影25帧的都很流畅的原因!但你要是录屏用户那么有多高帧就录多高!虽然体积会很大,但对后期压制视频的流畅度有很大的提升!
没特殊需求一定要开!
这个选项一般都是开着的,有些视频上一秒还是24帧下一秒就变成30帧了,这种可变帧率的视频是压制里极致的极致!但是有些视频网站或者播放器不支持这种可变帧率的视频无法播放,所以这个功能就是强行统一帧率,但这个功能是复制别的帧来填充并不是自己算一个中间帧,可能不会想PR那种帧采样算出来的丝般顺滑,所以建议设置最低帧但不能低于23.976,对于关键帧有要求的不能低于30帧!
关键帧(I帧)可以理解设置后这一帧会得到完整的保留,这个的设置个人感觉是方便了解码器解码,例如bilibili的要求就是关键帧为10,要注意一点设置关键帧后你的帧率必须要设置为倍数,比如bilibili要求是10,那么视频帧率就要达到30或60!
尺寸(视频尺寸)
尺寸很好理解,这里我距离的1920*1080就是标准的1080分辨率的尺寸,这里的单位是像素,而这个尺寸也就是16:9的视频,这里不需要多讲了大家常见的720、1080、2K、4K一搜很容易能查到,但基于网络视频的话还是建议1080!
缩放过滤器的名称都是全英文的,这里稳住别慌!它默认的是bicubic,这个方案是转换速度比较快速的,很适合要求不高的压制工作,其次我想给大家安利一下这个lanczos算法!这个算法它会对画面进行重新采样,对于尺寸缩小的压制效果很棒!比如你有个素材是4K大小版本的你想压制的时候顺便缩小到1080那么这个算法会让你得到虽然是1080的尺寸但画质观感超过1080!这个算法的正常骚操作是在遇到4K级尺寸的时候选显卡硬件加速开启此算法缩小压制到1080,在主观感下与CPU压制的无太大区别(当然你CPU压也可以开这个算法肯定要比显卡算的好,但是耗时会巨长让你等到天荒地老!),这样既提高了压制速度也大幅度减少了压制的时间!
这里的位置其实意思就是如果原视频尺寸跟设置尺寸不相符的时候需要怎么做,可以理解为电脑壁纸铺不满桌面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这里选填充就好毕竟拉伸的话是真让人脸扁,选择框就软件默认的DAR就可以也就是铺不满的地方填充黑色!
延伸内容:
三套推荐方案参数分享(H.265):
推荐方案1(基于B站流媒体):
8K 26Mbpps 设置:码率26944Kbps、级别lv6.1、音频码率320Kbps;
4K 13Mbpps 设置:码率13632Kbps、级别lv5.1、音频码率320Kbps;
1080P 4Mbpps 设置:码率4416Kbps、级别lv4.1、音频码率320Kbps;
720P 2Mbpps 设置:码率2368Kbps、级别lv3.1、音频码率320Kbps;
540P 1Mbpps 设置:码率1344Kbps、级别lv3.0、音频码率320Kbps。
推荐方案2(基于油管流媒体):
8K 80Mbpps 设置:码率82304Kbps、级别lv6.1、音频码率384Kbps;
4K 35Mbpps 设置:码率36224Kbps、级别lv5.1、音频码率384Kbps;
1080P 8Mbpps 设置:码率8576Kbps、级别lv4.1、音频码率384Kbps;
720P 3.5Mbpps 设置:码率3968Kbps、级别lv4.0、音频码率384Kbps;
540P 2Mbpps 设置:码率2432Kbps、级别lv3.1、音频码率384Kbps。
推荐方案3(基于油管流媒体):
8K 200Mbpps 设置:码率205184Kbps、级别lv6.2、音频码率384Kbps;
4K 55Mbpps 设置:码率56704Kbps、级别lv5.2、音频码率384Kbps。
除了这三套方案外,还可以根据H.264原视频码率(不含音频码率)乘以0.646,再稍微增加一些码率,即为H.265压制视频的目标码率。
不同压缩格式的性能上的区别:
参考自英文维基上,有奈飞做的测试。
H.264:en.wikipedia.org/wiki/Advanced_Video_Coding#Applications
VP9:en.wikipedia.org/wiki/VP9#Efficiency
H.265:en.wikipedia.org/wiki/High_Efficiency_Video_Coding#Coding_efficiency
AV1:en.wikipedia.org/wiki/AV1#Quality_and_efficiency
简单计算下,如果同画质H.264码率(同指体积,以下同)是1的话,VP9是0.8075,H.265是0.646,AV1是0.605625。
虽然AV1体积更小,但很多压制软件不支持,现阶段并不方便,所以H.265方便些。
实际上,个人感觉实际压缩率没那么低,压制时适当加一些码率更好。
国内流媒体平台降本增效:
一、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码率比B站低,且低挺多的。而且它们也没有官方推荐的上传码率说明。
二、B站刚支持4K视频时那段时期的码率是巅峰,现阶段B站码率低非常多。甚至现在4K视频码率还达不到B站官方推荐的1080P上传码率。
B站官方推荐上传码率(H.264),4K 20Mbps、1080P 6Mbps。
转成H.265后大致分别为13Mbps、4Mbps。
B站刚支持4K视频时,《万国志》第一季 4K H.265 码率7Mbps,《侠肝义胆沈剑心》第一季 1080P H.265 码率3.5Mbps。
现阶段的B站,《伍六七》第四季,4K H.265 码率3Mbps,《侠肝义胆沈剑心》第二季 1080P H.265 码率1.5Mbps。
看流媒体时为什么尽量选4K?
包括可能有部分水友是直接下载流媒体的视频放在本地保存。
1、现阶段流媒体整体码率偏低,甚至B站现阶段4K码率比不过曾经1080P的码率,选4K并不是4K画质有多好,而是1080P画质太差了。
2、无损格式与有损压缩格式的关系。在参考了人眼对亮度信息敏感,而相对来说对色彩信息不敏感的特点后,视频压缩格式的方向,会保留尽可能多的亮度信息,并去除尽可能多的色彩信息。这也是RGB无损,与420色度二次抽样压缩的区别。
420,保留全部亮度信息,去除一半第一行色彩信息,去除全部第二行色彩信息。相当于,每4颗像素,亮度信息全部保留4颗,色彩信息只剩1颗。相当于1080P视频的色彩信息只有540P,4K视频的色彩信息只有1080P。
尽管都是压缩,但压缩后4K比1080P清晰多了。
流媒体平台降本增效导致的码率偏低,结合有损压缩格式导致的色彩信息大幅损失,4K反而成了不得已的选择,流媒体如此,压制视频时如果你的原视频也是从流媒体上获取的也是类似的。
420,参考: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7i4y1C7g1
配置-级别:
承接上条,VBR的平均码率与最大码率是不同的,B站推荐的上传码率建议中(以前有,现在删除了这种表述),1080P H.264平均码率为6Mbps,最大码率则为24Mbps。可以理解为最大码率为平均码率的4倍。
但并不是所有压缩格式,所有压制软件支持直接设置最大码率,这时候是通过配置-级别来间接控制最大码率。
当然H.264和H.265的级别是不一样的,对H.265而言,可以通过控制级别来控制整体视频画质,包括最大码率、最大帧率、最大分辨率的参数。当你画质的参数(比如目标码率)与级别的参数冲突的时候,看哪个参数画质低就遵循哪个参数了。
H.265的级别,参考:en.wikipedia.org/wiki/High_Efficiency_Video_Coding#Tiers_and_levels
主楼三个推荐方案中,也提到了对应选择的级别。
配置-预设:veryslow,非常慢。
对比过几种压制的差别,包括veryslow、medium、fast、veryfast。
首先是压制速度差距非常大,字面意思。
画质上说,中等、快速、非常快,都会导致清晰度大幅降低、噪点增加、涂抹严重等问题,建议直接veryslow即可。
这几种方式,在视频的体积上是近似的,反而veryslow会稍微小一点。
正如开头所有,其他参数尽可能拉满画质,然后尽量仅通过控制码率来控制视频的画质与体积。
关键帧:关键帧,也叫GOP。这涉及到帧间压缩了,I帧,原始帧,也是关键帧,包含所有信息;P帧,单向预测帧,以前一帧为基础,P帧只包含前一帧I帧没有的信息;B帧,双向预测帧,以前一帧与后一帧为基础(早期版本的B帧只能以I帧P帧为基础,现在则可以以I帧P帧B帧为基础),只包含这两帧没有的信息。
在当前I帧为开始,到下一个I帧开始前的上一帧P帧或B帧为结束,这样可以是一组关键帧组。在这一组帧中,I帧往往占据了最高的瞬时码率,而剩余的P帧B帧则占据了较小较低码率。
比如平均码率为6Mbps的视频,每秒有5帧,每秒1个I帧,那么这5帧中,I帧可以占据24Mbps的码率,剩余4帧P帧B帧平均码率仅为1.5Mbps,那么这5帧的平均码率就为6Mbps,而且P帧B帧虽然码率低,但以24Mbps的I帧来做基础,码率是低但也不会太离谱。
关键帧与直播:由于B帧需要知道后一帧的信息来进行预测,所以会有延迟甚至卡顿。而直播为了降低延迟和卡顿,在某些软件中,可以禁用掉B帧来降低延迟卡顿感,甚至为了稳定性把P帧也禁掉(关掉关键帧)、从VBR改为CBR编码。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分辨率、同样压缩格式、同样码率,为什么直播的视频会比常规的视频画质差非常多的原因。
假设同是1080P H.264 6Mbps,常规视频VBR编码,有I帧P帧B帧,I帧瞬时码率能到24Mbps,而直播CBR编码只有I帧,最大码率就是平均码率,也就6Mbps,在遇到变化大、信息量多的帧的时候,直播就会感觉不够清晰。
推荐关键帧:回到压制本身,B站官方推荐的上传码率建议,关键帧要求是至少每10秒含有1帧I帧,油管则是建议每0.5秒1帧关键帧。
关键帧间隔不能大也不能小,间隔大了,就有大量帧在时间上离I帧特别远,预测的P帧B帧就有大量的错误,导致画质下降。间隔小了,I帧过多,重复的信息会占用更多的码率,造成部分码率的浪费。
个人推荐方案:通常每5秒一个I帧,画质要求较高的,每2秒一个I帧。
在MediaEncoder等压制软件中,关键帧的设置是按照帧数来进行,比如每秒24帧的视频中设置每5秒一个I帧,需要填上120。在ShanaEncoder等压制软件中,关键帧的设置是按秒来进行,这是就填上5。
关键帧和进度条的关系,视频的加载是从I帧开始的,P帧和B帧会跳过。所以当我们拖动进度条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处在P帧和B帧上,则视频会从该P帧B帧对应的基础I帧关键帧开始播放。本地播放器可以去设置里强行改,不从关键帧播放,在线流媒体也是强制不从关键帧播放,但这就需要从I帧缓冲再播放之前的P帧B帧,也就是延迟、卡顿。这对于在线流媒体总是可以理解的,反而对于本地播放器而言,这种缓冲是相当难受的。
用veryslow也太慢了,要是压电视剧不得想死
一般用cpu压medium,应该比显卡+slow强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搞几套预设,用来个人压制收藏,比如老电影1080P的265压制,质量在19左右,比如dvd压265,质量同样19左右,
https://tieba.baidu.com/p/8487708639
https://blog.csdn.net/qiuhaifeng_csu/article/details/134068715
https://www.bilibili.com/opus/32865726692937552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720602638066909202
TAGS
分享: